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以寫作為業,也並非每個人都會以寫作為樂。但若把寫作換成寫企劃案呢?又或是把寫作換成準備給客戶的提案呢?你會發現,其實一法通、萬法通,很多原則是可以相互援用的。起碼,對於最早靠搖筆桿維生的我,要一轉身踏入企業界,適應期看來也沒有拖太久。
常看到一些朋友主張說,要利用黃金時間來寫作,而他們一早起就文思泉湧地開始寫。
若是已經養成習慣,清早起來寫已經變為最符合個人生理時鐘的作為,那當然也是好事一件。但假若你從來沒有這個習慣,真的要為了寫作或準備案子而早起嗎?
一般來說,老外的高階主管一起床,通常就是運動,而且是大量出汗的運動。接下來呢?來個快速但讓全身清爽的淋浴後,再吃頓豐盛的早餐,接著裝扮整齊地開始一整天的挑戰。
當我在外商服務時,每次遇到那種散席已經超過午夜12點的晚餐(通常是在歐洲),總是暗暗叫苦。萬一可以馬上跑回飯店倒頭就睡,倒也是功德一件。但多數時候,總會有外籍同事邀約去泡酒吧,雖然我不是善飲之輩,但也不能讓人家覺得過於疏遠,所以婉拒得了一時、婉拒不了一世,最後回到飯店時,通常都已經是凌晨3、4點。
老外在這一點上的確讓人佩服,無論前一天大夥混到多晚,早上8點一到,他一定光鮮亮麗地準時出現在會議室,官愈大的愈是如此。而且,當他出現時,早已經運動完畢了。
經過近廿年的觀察及嘗試,我後來發現,早晨的確是黃金時間,但卻未必是寫作或著手寫案子的最佳時間。將這個時間以運動醒腦做個開始後,把時間投資在思考、而非動手,其實更有效益。
那麼,又該什麼時候寫呢?
不管是寫一篇文章,或是寫個企劃案,我通常是找個讓自己不受打擾的時間。一般來說,這個時段可能是深夜。但後來發現,經常性的熬夜工作,對自己的身體實在不是好事。而且縱容自己在午夜過後的時間工作,更容易給自己一個拖到最後一刻的藉口。正如各位現在看到的FB或部落格文章一樣,假如各位留意發文時間的話,通常會發現那總在每天晚上11:40到11:59之間。為何如此,因為我強迫自己「今日事、今日畢」的一定要在午夜12點之前寫完;理由無他,我想養成一個每天寫的好習慣,而我知道,萬一我縱容自己可以寫到凌晨2點、3點,甚至4點、5點,重點不是有沒有人看,而是我自己會給自己更多拖延的理由。
除了深夜以外,又有什麼時候是所謂「不讓自己受打擾的完整時間」呢?
假如你是一般白領上班族,建議你試試辦公室同仁開始散去的那段時間,大概是晚上7點到9點間。那段時間,辦公室漸漸清靜下來,你若太早踏上回家的歸途,大概也是把時間浪費在塞在車陣中,所以不如拿來專心寫個案子。
當然,很多人會說,很多書上也有寫,你可以自己安排一個例如下午3點到5點的時間,作為每天專心在案子上的時間,不接電話、也不接 e-mail,高效率地把手上的案子專心弄完。
我每次都很羨慕這種說法,心想自己一定是位置做的不夠高,所以才沒有這種自主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從工作的第3年開始,大概每天進辦公室就馬拉松式的有5到10個會要開,想要規劃出兩小時專心的空檔,幾乎等於是痴人說夢。更別說我通常還有客戶要搭理、也還有老闆要侍候呢!客戶和老闆隨時一喊,豈容我怠慢?
相對來說,晚上7點到9點,客戶或老闆通常也是要去吃飯的,所以我清閒一點的機率會大一些。
當然,以現在這種自由業的身分來說,萬一某日全天沒課時,可以安排的空檔就更多了。我通常會在送完小孩上學後,利用早上先規劃自己的待辦事項,思考(但未必會開始著手處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進行一些資料蒐集,試著把自己的想法成型。
我會提早吃完午餐,然後從中午開始運動。運動完後,我才會開始寫作,無論是寫文章,或是寫其他的案子。
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每分鐘都很勤奮在工作的人,但我自己認為,自己多工並進地同時處理不同事項的效率還不差。
要如何有效率地運用時間?試著先排除下面三項做事效率不彰的惡習:
1. 不記、不排、又不想:
當有項任務被指派來時,你在回覆「好」的那一瞬間,就該先想好,這件答應下來的任務,到底自己哪時要做?明天、下禮拜、還是下個月?
把每項待辦的任務或收到的指令記下來後,一定要起碼以日為單位來排優先順序,最好每天一早就列出自己前一天「預定要做而未做」及「預定要完成而未完成」的清單,不只是想過一遍,而要用手寫的或用打字的一條一條列下來,這樣你才會給自己壓力,起碼今天不要再留下那麼多事沒完成,否則每天光列未完成清單,就是一件最浪費時間的工作。
另一個要提醒的關鍵,其實就是從我的枕邊人身上看來的。她可能生平篤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概念,所以事情一來就務求用最短時間解決,但經常到第8件事都已經快速做完之後,才發現第1件和第2件事根本弄錯方向而需要再做一遍。所以,做得快很好,但能先想清楚再做會更好。
不記、不排、又不想,只是讓你不斷陷入事倍功半的循環而已。
2. 無意義的零碎切斷:
時間管理的其中一項,是要懂得善於利用零碎的時間。但很多人完全誤解了這個意思,把很多手頭上的事情莫名其妙地切得太零碎、而分成好幾段來做。
簡單說,一件事若需要分成三個步驟,但你卻硬生生切成五段來做,那不但增加了犯錯的機會,也平白增加了每段開始時、要重拾前一段後續事宜的時間,更糟糕的是,每一個停下來而產生的環節,如果接下來處理不善,那個環節就變成了瓶頸(bottleneck)。
要把一件事做完,我們企求的理應是突破瓶頸。倘若因為自己做事的方法及手順,而創造出更多瓶頸出現的機會,那真的就像專程搬石頭來砸自己的腳了。
3. 永遠拖到最後一分鐘:
這點應該不再多做解釋了吧!就拿我自己為例吧,雖然經常出國,但我其實很討厭整理行李箱。但若每次都在去機場前的最後一刻才收拾,就很可能發現總是什麼東西忘了帶、又或是總會留下各式各樣的私人物品給造訪的國家當紀念這種糗事。
一個人可以永遠搞不清楚該怎麼排出最適化的行程,也可以永遠無法把每件事都做得又快又好,但有件事是我們下定決心就可以改善的,就是試著別把拖到最後一分鐘當成習慣。
寫完三不,接著當然會有三要。容我再把今天文章前半段提到的一些好做法,再為各位複習一遍:
1. 活化你的肌肉,有助於活化你的腦袋:
運動之後,其實身心都還在一個亢奮狀態。利用這個時候寫作或寫個案子,字裡行間都會浮現出一股行動力。
2. 幫自己找一個不受打擾的時間:
你可以試著邊哄小孩邊寫,也可以試著邊在FB上與人互動邊寫,很快你就會發現,一個能不受打擾的10分鐘,效率會遠勝瑣事干擾無極限的60分鐘。
3. 鍛鍊「多爐齊烘」的本事:
現在知道,為什麼我之前要先寫一篇「多爐齊烘」了吧!連結請點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