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我想要是更低的價格及更好的服務品質,而不是什麼異國情懷

5星級的價格,4星級的服務,3星級的餐飲,2星級的感動,1星級的人潮」這篇文章提出了這樣的註解,真是如此嗎?(原文連結參此

我不曉得答案是什麼,因為我也很少在國內住宿,尤其不愛去那些大家搶破頭的飯店或民宿。


我是在一位朋友的FB上看到這篇文章的,吸引我繼續看下去、以及我自己特別認同的,就是標題的前半段:「國內旅宿 比搭廉航出國貴」。我在去年第一次搭廉航而省下大筆旅行經費後,雖然威航即將收攤,我之後應該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支持其他廉航。理由無他,價格實在差太多了!(之前搭威航的體驗請點此

國內住宿,在我來看也貴到嚇死人,正如我之前也分享過的,包括歐洲在內,我幾乎都找台幣不到5000元、但地理位置和設備都屬上乘的選擇;與國內很多知名飯店和民宿相較,我真的覺得後者的CP值會讓我敬而遠之。

我說的那位朋友,是一位長年住在美國的台灣人。他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是,當他每次回台灣順道旅遊時,即使是知名的五星級飯店,他親身入住的感覺都不算好。而對這篇文章特別點名的「異國風情」民宿來說,他更是再認同也不過。他說,那些所謂希臘風的建築,對真去過希臘的人來說,實在是怎麼看怎麼怪;而那些在宜蘭水田中的歐風民宿,對那位朋友來說只覺突兀。

這位朋友還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我過去經常有許多外國朋友造訪台灣,從亞洲的新加坡、泰國,到歐美的法國及美國等都有。我所說的這些人,不只是洽公時匆匆來台灣開個會或看個市場,而真的是願意花自己的時間和金錢來台灣玩的。好消息是,他們很喜歡台灣,甚至來了一次後還願意再來;壞消息是,他們喜歡造訪的地方,是那些比較有台灣味的地方,而不是現在很多刻意打造的景點。

我能了解,現在很多景點乃至民宿的設計,其實不是為了外國觀光客,而是純粹為了吸納國內的觀光人潮。然而,針對外國遊客,我們的觀光資源究竟有什麼規劃?做為一個台灣人,我實在不知道。假如我們那麼不喜歡陸客,為什麼不把好山好水的台灣,變成讓其他東南亞和歐美遊客更喜歡來的所在呢?別說景點了,我真的對那些願意在台灣開車的朋友感到敬佩,因為台灣的路標之複雜,萬一拿掉GPS,很多地方連我這個台灣人都不知道怎麼開了。看看我曾經自駕遊的其他國家,尤其是那些我在GPSgoogle map還不風行時代所開過車的國家,看著路標開到目的地,真有像台灣那麼困難嗎?答案是否定的。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假如現在時興的那些景點和民宿、餐廳是為了吸納國內遊客,我不得不老實說,我相信我的收入比起一般上班族來說不算差,但不管是純粹為了經濟考量,或單純只是考量好玩而值得一去的程度,我的確也像文章標題所說的,我對選擇出國旅遊的興致大一些。

更讓我個人覺得不舒服的是,現在很多民宿或餐廳等旅遊景點,搞噱頭及蓄意創造排隊熱潮的想法,實在太刻意了些。的確,這種方法現在看來真的很吃得開,因為越是難排得到手、越是讓人趨之若鶩。但很抱歉的是,就以我自己來說,我實在不想去一窩蜂的人擠人,而我也不是從未去一些排隊餐廳或景點朝聖過,但半數以上卻讓我從此不會再去。無論做任何生意,倘若沒有回頭客,請問這個生意要如何做得下去呢?

文章裡有一句引用工頭堅的話說得很好:「台灣在地營造的價值,是出國也看不到的!」

之前在輔導一些年輕朋友時,我看到南部有一群年輕人,結合在地特色並運用本身的創意及熱情,試圖能用在地題材說出一個故事,而且是一個有台灣本地特色的故事。像這樣的努力嘗試,就讓我即使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也躍躍欲試的想要參加他們的活動。

不過,每個人都會認同這句話嗎?那可不一定。就在原來那篇文章下面的留言中,就有一位路人說:「不想聽故事,不要付高額房價。」這當然也未必就是多數人的想法,但總是其中一種聲音。我對這種聲音的另一種解讀是,假如你是想用賦予故事這個方法來獲取更多金錢上收益的話,或許該打消這種念頭,因為現在的收費水準已經連我或者我的朋友都在唉唉叫了;但你若用賦予故事意義來為遊客創造更高價值的話,我才會更願意付錢,你也會和你的同業更能產生差異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