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讓我在父親節深自反省的談判技巧

今天是父親節,該寫一些有關爸爸的事嗎?

其實,上回在寫到日本羽田機場那位世界第一清掃婦的時候,已經帶到很多我爸爸的事了。他從小就教我很多正確的觀念,但也就是「教」這個字,讓我和他一直很難親密起來,他總覺得,「教」我做出正確的選擇、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他做為一個爸爸的責任。但是,表達慈愛及關懷,或者以身作則的做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似乎卻不是他做為爸爸義務的一部份。所以,我們之前一直有很多衝突,我也長期處在一個對自己不滿意的狀態下。

我聽過一個說法:每個男性內心都有一個小男孩,而他們自始至終都在追尋父親的認同。我認真的想想我自己,我有在追尋父親的認同嗎?我的答案聽來或許很讓人氣餒:追尋父親的認同?我只想求他不要再批評和否定我啊!

前兩天,我開著剛買的新車回去慶祝父親節。到家之前,我自以為已經準備好面對種種他的質疑:為什麼要換這一台車?為什麼要花這些錢買車?原來的舊車賣了多少錢,每個人印象中的親子關係互動,對我來說,卻更像是一場場的考試。

沒想到,我爸爸一看到我的新車,居然眉開眼笑了起來。我原本只想匆匆帶過這個問題,但在他的鼓舞下,我邀請他坐上車,一一說明解釋新車的功能。

他真的對這台車那麼有興趣嗎?其實未必。但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他觀察到我童年生活帶來的壓抑和負面情緒,居然在成年後也不時會溜了出來。用講道理或勸說的無效,因為我抗拒心態太重;又是幾年過去了,他可能自己也發現,他的兒子已經步入中年了,再多的教導、道理、和原則,已經不再是我這個階段所追求的人生目標,取而代之的,我可能需要的是更多的平靜與減壓。於是,我爸爸自然而然的調整了,他變成一個只希望我能快樂的爸爸。

我多希望他能早十幾年做出這種改變啊!一般人可能很難相信,但直到我和我爸爸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發現,他原來也能很有同理心、也能讓周遭的人甘之如飴。其實,他原本就有這樣的本事,這就是為何他周遭的朋友長期以來都那麼喜歡他,但他選擇在我面前要扮演一個嚴父的角色,而且一扮就是幾十年。

有了我自己的前車之鑑,當我自己轉變身份、變為一個爸爸時,我一定能夠處理得更好吧!

一點也不。


我有一個10歲的女兒,周遭的朋友都知道,我一有空就跟她膩在一起;超過一半的上課學員可能聽過我跟我女兒的故事,因為從她出生以來,她幾乎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我很愛她,但我知道怎麼教育她嗎?一點也不。我爸爸常常以他的經驗再度「教導」我如何做一個爸爸,但我當然沒有照辦,因為我非常清楚那些優點背後會帶來的陰影是什麼;但我自己卻也沒有別的好方法,甚至有些逃避的希望我老婆能教好她,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教好一個小女孩。

今年的暑假,我對我女兒發脾氣的次數變多了,我既不知道原因,也為她和我自己都覺得不捨,因為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共同過個快樂的生活,但這個暑假絕大多數的時候卻不是如此。

今天,我照例看哈佛寄給我的電子報,題目雖然是「在談判中如何搞定那些難纏的人」,但我看了之後恍然大悟,其實,我若不把自己當個父親,而只把我女兒當成另一個難纏的談判對象,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我就不把這篇落落長又未必好讀的電子報逐字逐句地向各位報告了,讓我直接告訴各位讓我深自反省的三點:

1. 傾聽對方的顧慮。說的簡單,在親子關係中卻格外不容易,我當年和我的爸爸是如此,我現在和自己的女兒也是這樣。

我不曉得是不是全天下的爸爸都跟我一樣,總覺得能夠裝出一副耐心傾聽的樣子,小孩子就應該滿意了,至於他講的童言童語是什麼意思,其實不用太在意。

在他還是幼童的時候,或許這樣還混得過去吧!但是當他已經不再只講童言童語的時候呢?做為父母,我們真的有認真聽他的心思和弦外之音嗎?當我的女兒有很多時候的表現讓我生氣時,我深自發省,我真的有鼓勵她把她的顧慮和遲疑跟我說嗎?還是我會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我對她那些顧慮和遲疑全都抱持反對立場?或許,正是因為她感受到我這樣的抗拒,所以她才選擇不講出來。而我還在那傻傻地等著聽,事實上是我的態度早就讓她選擇不講了。

2. 不要使用威脅來達成目的。反省之二,當我們遇到難纏的談判對象時,有時會希望單刀直入的披荊斬棘,總覺得把難纏之處砍了就不會難纏。但是,那個對象若是我們自己的小孩呢?當你威脅恫嚇對方,自己即將採取對對方不利的手段時,對方很可能會因為一時害怕而順從,但是他卻不會放下戒心與你共尋解決之道。在商場談判時,遇到這種情況,你有時會選擇暫時以威脅恫嚇達到眼前的目標,之後再找機會消滅他、削弱他、或直接換掉他。而這個對象假若變成你自己的小孩,後面那三個做法不會再是可行的選項,所以只好從源頭就放棄威脅這種做法。

3. 「比誰的拳頭大」不是解決之道。假如不喜歡「比誰的拳頭大」這種比喻,改成「比誰的LP大」也行。基本上就是不管誰有道理,誰愈有權力就聽誰的。

當我還沒成年時,我爸爸當然擁有家中最高的權力啊,但那代表我就會不惹出麻煩嗎?那可未必。更何況,隨著角色和地位的轉變,我也未必會對當年他那樣對我而心存感激,即使我認為某些時候我可以體會他為什麼那麼做。

但看看現在,他選擇用另一種不同的做法,也就是讓我在他身旁也感到如沐春風,而我甚至把這些專門寫出來感激他,你就會知道,原來解決之道不只「比誰的拳頭大」這一種。

回頭看看我自己的女兒。也許她真的做錯了,也許她可以做得更好,但我不應該只把自己看成一個爸爸,而應該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解決她的問題、以及我們之間的問題,這才是真的愛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