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吃虧的力量》教你把吃虧化為槓桿,具體實踐「吃虧就是佔便宜」

你一定常聽過「吃虧就是佔便宜」,但要如何佔到便宜?好像除了自我心境調適之外,沒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讓自己佔到便宜。知名作家和主持人鄭匡宇的這本《吃虧的力量》,就針對「吃虧就是佔便宜」這個常見的說法,提出相當有趣且實用的論述。


我一翻完這本書,馬上把下列兩項各四點記下來:

化吃虧為槓桿的四項做法

1.   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

2.   想辦法讓自己被看見

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   與其他同質產品做出區隔

面對吃虧的四個步驟

1.  認清

2.  預想

3.  思考

4.  宣傳

在化吃虧為槓桿的四項做法中,我自己認真檢視自己,我認為自己的確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不斷的在自己的專業上下苦功;我過去在企業界服務時,也的確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企業願意給我更大的舞台。至於與其他同質產品做出區隔,作者很厲害,可以精進英、日、韓三項外語能力,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我自己倒不是很有意識的在做這件事,但或許血液中隱隱流著想追求挑戰的特質吧,我之前會選擇在不同的產業奮戰,跳脫自己的舒適圈,後來當個講師,總希望設計一些和市場主流未必相同的課程,應該也讓自己看起來有些不一樣。

就這四項做法中,我覺得我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勇於毛遂自薦,想辦法讓自己被看見

跟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我其實不擅長幫自己包裝,也很少會毛遂自薦去爭取什麼機會或職務。很多人常把人分為簡單的外向或內向兩種,但我即使可以對著上千人侃侃而談,也能在不同的陌生場合中與人把酒言歡,我卻從來不會把自己定義為外向的人,正式因為我不擅長包裝自己,也很少去毛遂自薦。

記得是申請國外研究所的那個時候,我因為工作了幾年後才決定出國,經歷上可供發揮之處理論上應該不少。當時,一位正在NYU就讀的朋友,特地幫我看看我的申請資料。看完之後,他訝異的說,Alex,你明明資歷那麼豐富,你怎麼寫得那麼平淡?你以為每個人都訪問過比爾蓋茲或張忠謀嗎?」我聳聳肩說,「只不過訪問過他們,不代表我就能開創一個微軟或台積電啊!」我的意思是,我不是不懂什麼叫攀附鑽營,但我實在不是很喜歡吹牛亂蓋。從那時到現在,我天真的以為,只要我們自己有良好的特質,一定有人可以看得見的。

後來證明,千里馬要能等到伯樂,真的是件很難的事。不先證明自己又會跑而又不太需要吃草,很難有人會對我垂青。

雖然如此,和我選擇不同的人還真不少。我有一位從學生時代就認識的朋友,載浮載沉幾年後,終於如願進入了鴻海。後來,只要和他碰面時,他沒兩句總會說「『我們』鴻海如何如何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私下跟他說,「你跟郭台銘很熟嗎?鴻海再大,跟你有什麼關係?」他顯然受不了這種刺激,我們後來就沒有聯絡了。

我從很早以前,就希望當個不需要用名片抬襯自己的人。當我現在上課時,總免不了要放上過去的工作經歷,但我總不忘跟台下的學員解釋,重點不在於我服務過哪些了不起的公司,而在於我做了些什麼。接下來,我就會簡短的跟他們說明,某家公司在我剛進去時其實還小的不得了,另一家公司則在某一個國家的業績原本是0…。我之所以要這樣向大家說明,不只希望不要當另一個拿過往服務公司名稱來沾光的老師,最主要還是要讓大家了解,我所講的東西經過我自己本身的實務驗證,而且真能由小到大、由無到有。

但是,光靠苦幹實幹,真能讓自己被看見嗎?作者本人毛遂自薦的許多經驗,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

有機會翻這本書的朋友,記得看作者和舞蹈王子李偉淳在聯合國爭取表演機會的那一段。換了是我們一般人,看到邀請他們的主辦單位臨時抽腿時,大概早就打道回府,心裡只想著別人問起的話、該講些什麼讓自己好有台階下吧。

他倆不是如此。沒有機會,那就幫自己爭取機會吧!於是,萬一選擇了退卻,未來可能會變成一段遺憾或難堪的回憶;但他們願意去爭取每個機會,現在卻反而變成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難忘記憶。所以,在順境中打好球容易,要在逆境中不放棄才難。想要讓自己被看見,先要努力讓自己能被別人看得見才行,主動積極才有出頭天。

或許,我自己後來也有些不一樣了吧。

今年九月,我舉辦了自己生平第一次的談判公開班。四月就和合作對象談好,但後來合作夥伴就抽腿了,中間甚至和另一群業界朋友因而產生了一些齟齬。我雖然沒開過公開班,但總是做過很多活動。我心想,哪有什麼難的呢?反正上課日期已經決定了,只差沒有人來處理課前課後的相關事宜而已。心一橫,就想說自己來吧!反正我知道該如何講課,其他的部分應該還好吧?

後來發現,隔行如隔山,在沒有經驗和資源的情況下,很多瑣碎的事情真的多如牛毛。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招生,我租了一個夠大但也夠貴的場地,原本想招收3036個人。過程中,我連和企業界的朋友請教都不敢,我怕他們一看這種二、三十萬的小場子,我若還處理的慎重其事、戰戰兢兢,他們會不會誤以為我混得很差而窮途末路了?我需要的是大家情感的支持和意見的提供,但在第一班舉辦之前,我真的很怕有人同情的丟廿萬給我,跟我說他全包了啊!所以,當時的我,又想請大家多多宣傳支持,但卻又不太敢跟每一位朋友講,好像自己做的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一樣。

就連到報名當天早上,我還擔心的跟我太太說,萬一根本收不滿人,我們一班只收20人的話,應該不會太丟臉吧?

後來證明我杞人憂天的本事,可能比我上課還行。那一班在136秒就爆滿了,而我自己比誰都訝異。畢竟,我當然知道自己的談判很行,但一個沒有出過書的資淺講師,居然又不透過自己業界的人脈宣傳,誰會來上這堂課?誰知道,報名才一開始,就有遠遠超過36位朋友趕來報名了。

我並沒有在自己的公開臉書上大肆宣揚,但我隔天在一個都是自己朋友的私密群組是這樣寫的:136秒就額滿,我真的想都沒想到!以後,當你們想推薦我的課程時,不用只說Alex是我的好朋友而他很棒,而終於可以跟別人說,這是個想搶都搶不到的課程了!

用一般人的角度來看,不全力以赴的運用自己過往的人脈,應該是很吃虧的事情吧!但是,我把失敗的可能留給我自己,反正若是失敗了,我就自己好好檢討並想辦法改進就是了。但像這次那麼成功,我就能把榮耀和驕傲和那些願意推薦我的朋友分享。

這個公開班課程,後來實在太多人來詢問了。我後來緊急在11/26加開了第二班,而且選在1010日國慶日當天晚上10點開始報名。後來想想,真的是塞翁失馬。假如原本的合作夥伴不抽腿,我可能不能連找個有趣的時間點來報名這種小事都還不能自己隨意決定;假如不是一群業界先進的毫不支持及不看好,即使事後成功了,我還會以為是他們的盛名加持。但是現在,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後,我愈來愈上手,而更可以專注在課程本身,而設法讓課愈來愈好。

不知道已經說了多少次,但我真的要再說一次:感謝那36位一班的學員,他們不但當初有勇氣支持一個從來沒上過的課程,而且他們之後的口碑和推薦,讓第二班的聲勢更加驚人,遠遠比我一個人悶著頭在搞時更為出色:這次,我們105秒就宣告額滿,速度之快,讓很多人都像訂不到張學友演場會的票一樣的憤怒向我抗議。有一位朋友後來在電話中是這樣跟我說的:「你要是下次再1分鐘就額滿,我就不要報名了,等2018再說。」

我當時還沒看過《吃虧的力量》,假如先看過的話,我就不會對讓自己被看到那麼扭扭捏捏,而會更大膽的為自己找出一條被更多人看到的光明大道。

寫到這裡,居然還沒談到另一項實用的面對吃虧四步驟呢!更何況,這兩項其實還只是觀念篇的精要,但這本故事性甚強的好書,還有愛情&家庭、工作&職場、人際關係、時事解析等另外幾篇呢!其他豐富內容,只好留待各位朋友自己細細翻閱了。

最後,就像書中在善用內向特質一處中提到的,善於傾聽正是成功關鍵之一。一談判為主軸的我,甚至會這樣加註:要想一談就贏,請先主動傾聽。在連續兩個公開班被秒殺後,一位好朋友誤以為我會被這樣的成功沖昏頭(不用擔心,我雖然對這樣的報名盛況備感榮耀,但這和我心目中的成功還差得遠),很懇切地跟我說,不應該繼續追求課程報名是不是被秒殺,而應該把賣點聚焦在我的專業和人格特質。我很感謝他的有話直說,我雖然不覺得自己的真實賣點在現階段管不管用,但我的確也希望漸進式的改良課程報名的方式及其他設計。畢竟,對我來說,知道很多人對「一談就贏」的談判課程有那麼強大的需求,我的確應該設法讓更多人有機會上得到,而不是只能讓很多手刀快手才有報得到名的機會。我正在研究其他可行的方式,但重點不是接下來的報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我相信每種方式都有它的優點及缺點;重點在於,我真的願意傾聽,也樂於傾聽

不能盡如人意,或許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吃虧吧。但若能像作者所說的一樣,把這種吃虧當作槓桿,自己和他人或許都有機會能夠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