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問對問題,才能得到正確解答:小魚乾告訴我們的連鎖門市經營之道

有家連鎖餐飲,小菜和白飯都是讓人吃到飽的無限供應。有一天,他們的總經理發現毛利大幅下滑,嚇了一大跳。花了好一番功夫來檢討各類成本,最後赫然發現,其中有項小菜是小魚乾,因為大受歡迎,所以用量居然是原先預估的八倍;而小魚乾又是所有小菜中,進貨成本最高的一項,所以客人無限續盤後點了再點,當然會讓他們平均單價不到300元的套餐承受不住。

他和他的各部門主管苦思許久,思考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採購經理想出一個方法:既然小魚乾貴,那我們就換成便宜的蘿蔔乾好了!而且,不只要找成本夠低的蘿蔔乾,而且一定要找到不好吃的蘿蔔乾,這樣客人就不會一點再點了!

換了小菜之後,來客數沒有明顯下滑,平均毛利倒是回升了。總經理和一群幹部食髓知味,於是把腦筋動到另一項免費無限供應的白飯身上。雖然一樣還是進口米,但進口米也有三六九等,光是同一款米、但新鮮度不那麼佳的貨,進貨價格就會有顯著差異,所以他們也大膽把米換了,讓每客套餐的毛利率再度提升。


上面的圖只是個示意圖,文中提到的兩項小菜也都不是那家連鎖餐飲真的小菜,但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例子。我之所以不直接講出那家連鎖餐飲的名字,就是我相信他們不是黑心、而可能只是愚蠢而已。我之所以把這件事寫出來,不是想要刻意攻擊某個餐飲品牌,而是想讓餐飲業或甚至餐飲業以外的朋友知道,一個想法或念頭的錯誤,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

我今天又去了同一家連鎖餐飲,結帳時,我故意把小魚乾這件事寫進顧客建議表,而且我刻意用比較強烈的字眼:「來了好幾次都沒有小魚乾,我下次不會再來了!」以確保對方不會不小心就漏了。

果然,結帳人員看到了我的意見,但情緒相當平穩的對我說,他們的小菜是好幾樣輪番更換的,只是我正好這次來時沒有小魚乾而已。他的情緒及語調之平穩,讓我幾乎可以肯定,我不是唯一一個有這樣反應的顧客,而他們公司已經準備好一份說帖,讓所有店員都能朗朗上口。

我難掩自己的好奇心,於是決定讓他們有點不一樣的挑戰。

我帶著笑意跟那位店員說,「是嗎?我這三個月來,每個月都起碼來一次,但每次你們都跟我說,小魚乾今天『正好』沒有,有那麼巧嗎?」

店員可能感受到我刻意裝出來的訕笑意識,突然臉紅脖子粗的跟我爭辯說,「真的啊!我上次才親自收了好幾箱小魚乾的貨,只是實在太好吃了,所以沒幾天就用完了,你怎麼能說我們沒有呢!」

我沒有再為難那位店員,因為我心知肚明,他們的經營團隊為了讓自己設計的那份說帖看來有憑有據,所以不是全部把小魚乾斷貨,而是刻意有限供應;至於供應量是原先的十分之一或是廿分之一,有需要跟門市同仁或顧客一一交代嗎?

針對這次的事例,我有三點建議:

1.   對現場營運的重視。想到採購經理這種建議,我差點沒有噗哧一聲笑出來,因為這不是電影「食神」中的台詞嗎?「椅子要多窄有多窄,吸管要多粗有多粗,冰塊要多大有多大,薯條要炸多老有多老,等小鬼們吃完之後要多渴有多渴這些事情,不會還要我教吧!」

坦白說,重點不是這樣做生意有沒有良心,而是蘿蔔乾不僅要找便宜的,而得要找不好吃到顧客不會一吃再吃的。餐飲業不力求食物美味,而反過來要找顧客不會喜歡的,這怎麼可能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顧客吃了兩次而發現不再美味,他可能不會細究是配菜還是白飯的問題,總之吃的不如以前來得美味,之後就乾脆再也不上門了。

我不知道他們換了小菜後的確切營運數字,我只能從自己的觀察來說,就同一家門市來看,我以前每次去都還要排上半小時以上,最近兩次去不但都沒有排隊就可以馬上入座、而且整家店在一整個餐期中都沒坐滿。

不管是不是餐飲業,也不管是那一家公司,蠢主意到哪裡都會有,但蠢主意居然還可以過關,而且接下來還可以用這種蠢邏輯而一錯再錯,那就大有問題了。

一般人若看到這種狀況,可能會先罵那個提議的採購經理,又或者是罵那個居然同意的總經理,但就我來看,這通常不是少數一兩個人的錯,而是整家公司的文化早就已經出了問題。

採購經理想從原料上來省錢,那是從他的本業上出發的想法,你不能怪他錯,但你假如就這樣聽他的,你只能怪自己耳根軟,又或者是想的不夠全面。

採購經理有這樣的意見,總經理聽到也不多想的大表贊同,請問其他各部門主管就這樣拍手通過了嗎?營運、行銷、客服那麼多部門的經理,每個人就連一點自己的觀點都沒有?

尤其是負責現場的營運主管,無法事前預測顧客可能的反應,以及對門市營運業績的影響,第一個就該殺頭。我不會只用一件事就評價這位營運主管,但以我也在連鎖餐飲服務過的經驗來說,當我看到那家門市的外牆廣宣物和店內員工的制服,我就知道這家的營運主管顯然不行,而且公司居然也放任營運主管擺爛、而沒有其他主管常常巡店而關切現場,這家連鎖餐飲只怕前途堪慮。

不只連鎖餐飲,對所有要讓產品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公司來說,銷售現場絕對是命脈,但對現場管理如此不重視,公司想要做好也難。

2.   聚焦在真正該解決的問題。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由自己按摩和推拿的經驗談起,叫做「對症下藥,別把問題點和痛點混為一談」連結點此),而這又是另一個把問題點和痛點弄混的例子。很多人常常會跳躍式的思考,認為毛利下降,所以要找出產生高花費的元凶;等找到那個罪魁禍首居然是小魚乾後,就要設法將小魚乾除之而後快。

其實,這是很典型的問錯問題、所以給錯答案

這家公司該問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提升每道餐點的平均毛利」,而不是「如何讓大家都愛吃的小魚乾消失」。假如你問的是前一個正確的問題,你就會得出很多能讓毛利提升的方法。

舉例來說,推出單價更高但毛利率也不錯的新餐點(當單價一高,雖然主食類的成本也高,但小菜攤提在其中的成本率就變低了),而且將宣傳行銷的重心放在新餐點,這會不會是一個比較可能走向正面循環的方法?

又或者,與其找一個大家都不愛吃的蘿蔔乾,為何不找出另一項比小魚乾更好的小菜,而那項小菜的進貨成本會比小魚乾來得低?你把出主意的工作交給採購經理,而不叫採購經理找出一個便宜又大碗的替代選擇,是不是辜負了那位採購經理的專業?

3.   讓人服氣,而不是把對方辯倒。我最近正開始「一開就贏」二班的課前演練,我們正和36位二班的成員透過臉書社團互動交流。

其中有段對話很有趣,因為我給對方的回應是「談判不是靠講道理的」我可能回覆太快而太簡略了,所以那位朋友馬上回說,「所以談判要不講道理嗎?」於是,我馬上修正:「我的意思是,你不會只因為你的道理比別人對,你就會贏得談判。」

回到這個連鎖餐飲的例子,當我刻意質疑他們的官方說法時,店員顯然有些被激怒,所以試圖要跟我說,明明事實就是有人可以吃得到小魚乾,只差沒有脫口而出跟我說,「你沒吃到,算你倒楣!」

試想,即使那真是事實,顧客就應該接受這種結果嗎?

我向來認為,服務業不是凡事都只能以顧客的意見為意見,但那不代表我們應該漠視顧客的意見。重點不是態度,而是心態。為什麼要和顧客爭辯呢?若是能用事實和論點就把顧客辯倒,顧客會覺得心悅誠服而以後改成每天來你這裡消費嗎?

所以,重點是讓顧客服氣,而不是讓對方覺得自己錯了。顧客會對什麼服氣?與其給我一大堆理由或藉口,不如很誠心的告訴我,「我們很重視您的意見,我們一定會向公司反映這個問題,希望您下次來,我們就會再次無限量的供應小魚乾。」只要態度夠實在懇切,我想大多數的客人也很難繼續刁難下去吧!

談判,不是辯論大賽。做生意,更不會是辯才無礙的最贏。先從心態調整起,才有機會讓自己成為顧客心中首選。



延伸閱讀之一:忘掉策略性思考吧!掌握現場,也是高階主管不該迴避的天職

延伸閱讀之二:好還要更好,從小蒙牛看面對服務缺失的三項關鍵

延伸閱讀之三:從宜蘭童玩節出來後排隊享用的來來牛排:誰說平價沒有好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