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十年前開始吧!我在不少大企業做得有聲有色,很多故交舊識遇到我,總是問我說,「你為什麼不創業?」在他們的心中,恐怕認為創業就是自己當老闆,而既然有了經營一家企業的能力,為人作嫁可惜了,不如自己來賺。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是那塊料。我既沒有創業該有的成就動機,也沒有那種雄心壯志。
不過,不想創業,也不代表我會放過一本創業主題的好書不讀。李笑來的《斯坦福大學創業成長課》,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李笑來這個名字,對許多關注大陸知識經濟崛起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他在「得到」app中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周遭許多朋友都訂閱了。他是大陸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和創業家,許多人經常把他稱為比特幣首富,也是一個公認的趨勢專家。
既然不創業,為什麼會想讀這本書?
我一向認為,即使這本書講了許多創業和投資,但你若能融會貫通,書中有很多觀念也可以馬上應用到其他領域;反過來說,若你想要創業和投資,但卻想要靠看幾本書來學會創業和投資、或是其他任何主題,你的效果可能不會太好。
光從這一點,我想講的就有兩件事:
1. 你可以從任何事物中吸取新知或得到靈感,而不見得是相關主題的事物。真正厲害的角色,就算看本偵探小說,也可以從中間汲取自己所須的想法,而且可以把那些想法立刻轉化運用;只是抱著按圖索驥想法去看書的人,你就算把杜拉克每本經典著作都倒背如流,也不代表你就懂得如何管理一家公司。
2. 希望我接下來要講的,不會刺傷太多人的心。無論書、演講、或課程,我經常看到許多人把內容濃縮摘要。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用來理解記憶的一種方式,只是我自己不太習慣。包括我自己在部落格分享的一些讀書心得在內,我摘錄的部分都少之又少,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找那本書來讀,不需要我再摘錄其中的重點。其實我們在唸書時代應該都或多或少看過這種類型的人,上課時的筆記抄的飛快,每個同學都想借他的筆記去影印,因為內容再詳細也不過,就連老師隨口講的一個笑話都沒放過;廿年之後,這位作筆記最詳盡的同學會變成班上最出類拔萃的那一位嗎?通常不是。因為當他把精力花在記憶及抄錄上,有些人已經在進行拆解及轉化,而學習這件事情,從來就不該是試圖能和老師能夠做的一樣好,而是能從台上那位傳道授業者的本領為基準點,再從這個基準點設法發揚光大或做的更好。
自己擁有許多創業經驗,直到現在也一直在引領潮流,李笑來這本書多少證實我原先對自己的評斷並沒有錯。
他指出,創業和謀生不同,不是開家公司就叫創業。
其次,他提到傳教士和雇傭兵的差異。傳教士一詞,大家應該也早就不陌生了。但我看到卻很親切,因為當我初出茅廬時,創業家要有「傳教士」般的熱忱,正是當時熱門的新詞彙。在那時,Kevin Kelly還是《連線》雜誌(Wired)的主編,而現在卻已經是網路時代的趨勢大師了。老實說,我自己對互聯網時代也並不陌生,因為當我還是個小記者時,就被指派去跑網際網路產業和電子商務;別以為我的眼光獨具而前衛,是因為當時根本沒有前輩想跑這條線,所以作為菜鳥的我也只也硬著頭皮上了,沒想到從矽谷到全世界,電子商務在一瞬間紅了,許多創投也如雨後春筍的冒了出來,讓我見證的一個舊時代的翻轉和新時代的竄起。我真正驚訝的反而是,包括行動支付及智能家電等許多新經濟的產物及應用,居然要等廿年之久才如此深層影響我們的生活,進展緩慢倒讓我始料未及。
正因為我親眼見過許多具有傳教士熱忱的創業家及CEO,甚至包括許多顯赫一時、但卻已經被浪頭打下的傳奇人物,我骨子裡很清楚自己的能耐,頂多就是個能幫人成事的雇傭兵。但我不以為忤,因為就算要做個雇傭兵,也要做個百戰百勝的雇傭兵。我不會自視過高而誤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但也不會妄自菲薄。
在我看來,別說做個創業家了,你要在任何一行中做到頂尖,你都要設法了解自己。
以我自己來說吧,我有不屈不撓的特性,我懂得檢討修正,而且也天生就喜歡不斷學習。
這些特質都很好,但光有這些特質,並不足以讓一個人成為創業家,更不要說能創業成功。以李笑來的話來說,創業一定要有創見,創見甚至比創業本身更重要。
繼續堅持,還是靈活轉向?
趕於冒險,還是迴避風險?
關注當下,還是放眼未來?
李笑來在書中寫下這一段關於做出抉擇的困難,其實,這哪裡只是一個創業者才會遇到的困境?大到運作一家公司、小到負責一項專案,也都無時無刻要面臨這樣的選擇和挑戰啊!
我不知道一般夫妻會有多常不去談情說愛、而花時間去聊一些工作或管理的話題,但我太太還蠻經常跟我聊到工作或一些管理的想法(雖然我每次聽到她談自己的工作就忍不住昏昏欲睡)。有一次,我們聊到和上面這些困境類似的場景,她好奇的問我說,「所以你有幾成的把握就會去做?40%?50%?」我很簡短的回答她,我不太去計算成功的機率。她好奇的追問,「你老闆就不會問你有幾成的把握嗎?」我很直白的告訴她,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份提案上,寫出各項方案的成功機率呈給老闆。她更好奇了,不放棄的再問,「所以你自己會有幾成把握就去做?」我只好老實跟她說,重點不是我有幾成把握,而是我若決定去做了,那就要把那件事做到成功;「萬一做不成呢?」她不死心的問。「我會想辦法把那件事做成。」句點。
別光說傳教士有多偉大,其實要做個像樣的雇傭兵也不容易啊!
在這本書中,李笑來引用了YC課程的「強方法論」,不管你是不是走在創業之路上,其中兩點真的很能發人深省:
創業成功最重要的三件事:壟斷、壟斷、壟斷。
創業最不重要的三件事:營銷、營銷、營銷。
大陸用語的營銷,指的是台灣常用的行銷(marketing)。我對這點感同身受,我明明MBA主修的行銷,還在美國拿到了個行銷獎項,我一回台灣,馬上加入了業務的行列,一做就是十幾年。李笑來在書中也提到,很會行銷或只會行銷的公司,或許可以掀起一波浪潮,但無法真正造成一種可長可久的影響,當然也無法達到壟斷,所以會離成功創業愈來愈遠。但不要把行銷和業務銷售搞混了,他不但覺得銷售很重要,而且希望銷售一定要由創業者親自來,既沒有其他選項,也沒有任何藉口。
翻開這本書之前,你可能以為這本書談的是創業及投資,但其實這本書包含7大主題,從邏輯、管理、執行、人際關係無所不談,而且滿滿的都是乾貨。尤其最後一個單元談到的溝通、表達、及說服,我改天一定要另寫一篇來分享,相信可以讓許多朋友和我一樣有許多收穫。
作為本篇的結尾,我好歹也曾經在出版業待過一些時日,我必須要說,內容還暫且不論,這本書從編排到整本書的質感,真的和幾年前的大陸出版品不在同一個檔次。我們常埋怨國內出版市場不振而閱讀風氣不高,我知道這是個事實、而且是個長久以來的事實。但是,假如學校裡唸的行銷學還有一點用,那愈是小眾市場,我們愈應該做出品質及特色,而不是將本求利的隨便印一本書。以企管商業書來說,我卻不斷看到一些國內不算小家的出版社,選用一些低價而容易泛黃的紙質;反觀我手上還放著的一些20年前的平價企管書籍,現在有許多書放不到3年就滿滿是泛黃和書斑了。當出版社自己都把一本書在材質上做到完全沒有保存價值時,你還期望多少人會去買實體書?
我是一個很傳統的閱讀者,無論電子書有多方便,我還是偏好翻開實體書本那種感覺,無論那些書佔了我家多少空間,又或者別人老是笑我跟不上潮流。我相信許多仍堅守在出版業的朋友們都是很有理想的,你我都不知道出版業的未來會如何,但希望你們能把握當下,讓每一本自己手中孕育的書都能更值得被珍藏傳世。
延伸閱讀之一:抄筆記不如人?你該掌握學習的三個方法:「應用」、「啟發」、「分享」
延伸閱讀之二:勇於挑戰「不可能」,讓自己成為無所不能的PRO級業務
延伸閱讀之三:該如何讓談判課程更有成效的經驗談
延伸閱讀之四:李笑來談公眾溝通及表達,讓所有人都聽你的,會溝通就成功了一半
延伸閱讀之一:抄筆記不如人?你該掌握學習的三個方法:「應用」、「啟發」、「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