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我看到的一例一休影響,以及企業應該如何正面思考

元旦連假的第一天,雖然跨年到凌晨三點才回家,但中餐還是要吃。我帶著老婆小孩來到一家著名的連鎖火鍋店,是那種自助式吃到飽型態的,但除了火鍋料之外,燒烤、熱炒、壽司、甜品樣樣不缺。

我之前去過同一家店好幾次,但吃到一半突然發現,居然沒有任何服務員來幫我們收桌,和以往的經驗大不相同。

還有,去拿現切牛肉時,負責切肉的那位師傅臉色之臭,大概也是我第一次看到。

為何如此呢?突然間,我恍然大悟了,原來一例一休已經正式上路了啊!


不只如此,我到一家我常去的中醫診所去調理身體,付錢時,護士突然客氣的跟我說,「鄭先生,不好意思,從元旦開始,我們要加收50元。」我正準備把錢掏出來時,就連醫生都專程從裡面的診間走出來、指著一張就貼在櫃檯的告示對我說,「鄭先生,好久沒來了齁,我們這張漲價告示都貼了好久了呢!」

關於一例一休,我相信大家可以自行找到很多相關資訊,我沒有什麼特定的立場,也沒有打算要掀起什麼論戰。我一向相信,狗屁不通的政策在哪個國家都有,就像我從來不看好健保,但惡法亦法,我們也只能在這些法律和制度下求生存。

打開新聞,很多人聽到餐廳可能一週不開門7天了,又或是便利商店不打算24小時營業了,就大驚小怪的好像生活中發生什麼劇變一樣。

聽到這種論調,我其實感覺蠻好笑的。很多人對於氣候變化愈加劇烈、或空氣品質這種攸關我們生存安全的問題,好像始終停在只能聳聳肩而用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心態來面對,但對於許多業種將因而調整營業時間,卻彷彿空氣即將稀薄到無法呼吸一樣,覺得生活將會因而產生種種不便。

別說古早時候的台灣,就拿現在跑去歐洲許多地方來說,每天晚上六點就沒店可逛,週日也不見得每家店都開,早就是一個常態。就連我上個月剛跑去日本九州的由布院,整條街晚上七點就幾乎每家店都熄燈了。相較之下,像台灣那麼「方便」的國家,顯然屬於少數。

我正巧從事過連鎖餐飲業,知道一年365天營業的辛酸。我也曾經服務過消費性用品產業,而每當量販通路要進行年度盤點,所有廠商就得派人在賣場挑燈夜戰。就這個角度看來,我覺得有項制度迫使廠商必須調整目前的作法,未必全然是件壞事。

舉個例來講吧,當便利商店愈來愈「便利」,拿著時薪133元的店員卻被要求能夠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再這樣下去,我想遲早哪天便利商店會叫店員現煎蚵仔煎或做出海產店熱炒都不無可能;這樣噱頭十足,但真的是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業態嗎?

隨著一例一休,各行各業的企業主開始怨聲載道,但我相信,到頭來他們一定會想出方法來的。畢竟,企業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要能因應環境的快速變化來滿足顧客需求,否則以為公司開了門就應該要賺錢嗎?哪有那麼容易!

不從勞資角度來看,而由公司的經營管理來看,我有以下兩點建議:

1.  不再me too的創造差異化。試著想一想,就一個消費者而言,7-11和全家有沒有不同?

我們當然可以由招牌就認出兩家的差異,但就所能提供的服務和所販售的商品來說,到底有那些結構性的差異呢?總不會差異最大的是集點贈品的不同吧!

其實,不只兩家龍頭超商,很多其他同業種內的競爭商家其實都很像,消費者很難找出彼此間難以相互取代的差異。

一例一休之後呢?當很多連鎖餐廳嚷嚷著一週非得找一天來休息時,你以為大家都會選擇休同一天而讓顧客找不到餐廳吃飯嗎?假定當同個商圈內的所有餐廳都在週一公休,我跟你打賭,一定會有不只一家餐廳看準這個商機,別人休週一、我就休週二;別人休週三、我就休週四。對消費者的影響不大,但每家的平均單日營業額卻會升高;而且,對部分業績本來就集中在週末假日的店家來說,整體利潤率恐怕還會上升。因為少了要在其中一個原本業績就不好的平日所必須支出的人力成本和食材浪費,利潤應該會更好。

不只對餐廳如此,我相信對很多其他業種也會有相同的效應。

你會質疑,店租因為閒置一天而浪費了?我的專長是談判,你因為萬一真的總營業額下降,店家不會反向要求房東降租嗎?

房東當然可以不降租,但萬一每家承租店面的零售業都這樣反映,你以為每個房東都頂得住?

再者,當現行的生活型態發生變化,很多新的商機就興起了。這家餐廳不開門,我們就向另一家有開門的餐廳叫外送吧!工廠有天無法生產,我們就修改我們的供應鏈而讓其他代工業者代勞吧!

與其抱怨,不如想想還有什麼藉此改善的機會。不少人應該都心知肚明,其實不只員工全年無休很辛勞,很多企業為了不損失一個營業日,很多機器設備的定期檢修和保養就能拖就拖,能拖到一年才做到就不會半年做。像這樣的狀況,萬一你橫豎在一週內總要休一天時,等於有更多機會讓你做些本來就該做的保養檢修,對企業主和對顧客都是多一層保障。

2.  發展除了cost down以外的競爭優勢。無可諱言的,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會因而造成人力成本的上升。此時,公司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沒人性的血汗下去,另一個則是把成本反映出來,讓市場決定是否能夠接受。

當然,我不確定最後市場的反應會是如何。但我一直覺得,我們陷入凡事低價的循環其實已經太久了,忽略了我們要求廠商用不合理的低價把東西賣給我們的同時,不但讓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薪酬持續被壓低、工作環境始終無法改善,而且還間接讓更多的黑心產品有了生存空間。

為什麼我在文章開頭提到那家連鎖火鍋店?我相信那家火鍋店肯定因此減少了原本排班的員工數,甚至可能強迫某些員工一定要來上班。不只服務業,我相信許多的製造業或其他行業可能也是如此。

做為一家公司,你可以繼續試圖鑽法律漏洞而盡可能的苛待員工,但同時也有許多公司,願意提供員工更好的工作條件和福利。當差異越來越大時,我相信員工會做出選擇。假如消費者被矇在骨子裡而繼續讓一些無良企業生存,員工總可以抓住機會而讓那些無良企業關門大吉。

我曾經因為工作之故,每年都固定要往法國和德國跑。看到許多米其林星級的美食或其他零售店面,一休就是超過一個月的暑假,我真的好生羨慕。有回在比利時,我正好在離開的最後一天早上、遇到老闆正好放暑假回來開店了。看著他容光煥發的和我們天南地北的閒聊,我相信他的休假一定非常愉快。

回頭看看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讓緊繃的自己休息一下?當台灣人的苦幹實幹和相對全球低廉的雇用成本,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特色時,我們只能靠這項特色才能讓自己在全球化的競爭下生存嗎?對個人來說,我們能不能用更高的工作價值來證明我們自己?對企業來說,我們有沒有可能發展出更無可取代的競爭力,而不是永遠在跟競爭者拚低價?

把握成為一個好公司的機會,為更多員工創造幸福。對一個公司經營者來說,這樣的制度變革當然會是一個挑戰,但假若你把它當做讓自己領先同業的契機,那你就有機會能把危機化為轉機。


延伸閱讀之一:支持鼎泰豐的農曆春節休假,就是支持讓我們都能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延伸閱讀之二:從台灣高居外派人士理想工作地點全球第一,到從走出去開始做起的未來競爭力

延伸閱讀之三:從戴勝益的百元喝到飽書屋,來看台灣從來不缺的一窩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